&esp;&esp;明成帝目光似有似无的望向秦驰。
&esp;&esp;秦驰心领神会,迈步上前,俯首行礼,字正腔圆道:“陛下,微臣秦祈安奉旨赈灾,幸不辱命,百姓感戴天恩,特献帛书以表寸心。”
&esp;&esp;“好好好,呈上来!”
&esp;&esp;明成帝龙心大悦。
&esp;&esp;秦驰把帛书举过头顶。
&esp;&esp;上面的太监下来,将帛书双手接过,再躬身将帛书呈到明成帝跟前。
&esp;&esp;在明成帝的示意之下,由两个太监将帛书徐徐打开。细细审阅过后,明成帝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秦爱卿,这桩差事,你办得不错!很不错!”
&esp;&esp;“能替陛下分忧,是微臣分内之事。”
&esp;&esp;“好一个分内之事,若人人都如你这般想,我大夏朝何愁不兴?”明成帝笑着感慨。
&esp;&esp;这话不说更好。
&esp;&esp;秦驰嘴角抽了抽。
&esp;&esp;这会儿他合理怀疑,明成帝就是要整他。这么迫不及待就要把他架到火上烤?
&esp;&esp;第316章 袁杨两家对上
&esp;&esp;明成帝一句感慨,是踩着诸臣的脸面。
&esp;&esp;秦驰没有抬头,亦能感受到众人落到他身上的目光。
&esp;&esp;大殿内年轻的官员或许懵懵懂懂。
&esp;&esp;一些老臣皆是一脸复杂地看向秦驰。有时候他们都要怀疑,秦驰年轻的外表下,是否有一个跟他们相似的灵魂,居然深谙官场之道。
&esp;&esp;此人仿佛天生就是混官场的好苗子。
&esp;&esp;厉害得让他们都有几分忌惮。
&esp;&esp;要知道他们如秦驰的年纪,也做不到如他这般面面俱到,立了功绩不止,还懂得拍明成帝的马屁,主要是拍到了点子上。
&esp;&esp;明成帝一瞧便是很受用。
&esp;&esp;挤对他们几句,大概是嫌弃他们不会来事。
&esp;&esp;接着秦驰又递上两本奏折。
&esp;&esp;太监下来奏折呈上去,明成帝接过来阅读。
&esp;&esp;明成帝先翻的奏折,是秦驰所写,上写内容是关于赈灾的事宜。他眼里满是赞许之色,等看完了,去翻另一本奏折。
&esp;&esp;这本奏折是杨县令的。
&esp;&esp;结果,明成帝越瞧脸色越黑。
&esp;&esp;又是这种扫兴之感。
&esp;&esp;这让明成帝想起了去年,秦驰中状元当日,在他正高兴的时候,这人突然状告袁家。
&esp;&esp;明成帝本来想论功行赏,突然就不想这么快赏赐他了。
&esp;&esp;当然只是把赏赐延后,而不是不给。
&esp;&esp;一卷百姓感戴明成帝恩典的帛书,不仅是指数万民众的心声,也是秦驰辛苦付出的证明。去年明成帝任命秦驰去赈灾,当着文武百官说过会论功行赏。若是现在他反悔,难免会招来世人嘲笑。
&esp;&esp;这一刻,大殿格外肃穆。
&esp;&esp;秦驰突然跪在殿前,声音充满了悲愤与哀求:“陛下,袁家一而再的毒手害微臣,望您能替微臣做主,还微臣一个公道。”
&esp;&esp;轰!
&esp;&esp;整个大殿霎时一静。
&esp;&esp;刚才的奏折有异,他们看出来了。
&esp;&esp;一时没想到会是何事。
&esp;&esp;如今秦驰这么说,显然那一本折子是参袁家的。
&esp;&esp;秦驰又取出了下毒案的证据,“微臣此次差点便回不了,还是杨县令破了此案,查出真凶,将凶手逮捕入狱,对方招出是受袁家指派。这是案子查来的证据,还请陛下过目。”
&esp;&esp;“呈上来。”明成帝发话。
&esp;&esp;御前太监过来接过证据,再呈给明成帝过目。
&esp;&esp;此刻殿内静寂无声,落针可闻。
&esp;&esp;袁尚书忙不迭站出来辩解:“秦祈安之言纯属诬陷!臣身正不怕影子斜,望陛下明鉴!”
&esp;&esp;明成帝将证据砸向袁尚书。
&esp;&esp;袁尚书慌忙跪下,拿起证据翻阅,“污蔑!这事儿纯粹污蔑,是杨家算计臣,陛下,一定是杨家要先下手为强,将臣弄死好遮掩他家的罪行。”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