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sp;墨观至倒是顺着凤尧的话,温和说道:“你说的也不无道理。传说毕竟不是真实史料,很难作为猎龙行动的证据。龙本身是否为世间真实存在的生物同样也没有定论,甚至目前而言,认为它是虚构的神话生物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esp;&esp;只不过,从逻辑上而言,猎龙的故事有一定的可信度。在各类史料记载中,下旨豢龙的人间帝王不在少数。封建帝王享有的特权,大到常人难以想象。正如沉迷修仙问道的帝王从来不会公布作为核心技术的仙丹药方,多少秘辛都藏在史料的只言片语中,甚至无法提及被后人知晓。可能是为了帮皇帝遮掩,又或者是担心民间效仿导致一系列不可控的混乱,猎龙的传统并未大规模流传于世。”
&esp;&esp;众人一是无言。
&esp;&esp;凤尧心中一团乱麻,一时想着传言大多都是假的,一时又忍不住设身处地去想,如果她是龙,一定是最小肚鸡肠的龙,不会喜欢人类,更提不上庇护人类。转年龙年将至,真正的龙冷眼看着人间举办那么多拜龙活动,看起来那么热闹那么虔诚,心中一定在呵呵冷笑吧。
&esp;&esp;墨观至思忖片刻又道:“而且有一点对上了。其实我进来之前也碰见一件怪事。有人告诉我,在毛春附近,有一个池塘里的鱼一夜之间莫名消失不见了。听描述,和蛟龙现世的细节有丝丝缕缕的关联。”
&esp;&esp;身为人类的凤尧对现代养殖技术盲目自信,不由得发出质疑。
&esp;&esp;“可是,三千六百条鱼很多吗?应该很容易达成吧。这么多养鱼的,这么多鱼塘,要是凑足三千六百就能出一张ssr的蛟龙,那蛟龙岂不是和泥鳅一样遍地走了?感觉ssr也不是很值钱呢。”
&esp;&esp;后两句颇有诋毁蛟龙的意味,凤尧生怕周围的鸟人兄弟听见,只敢小声嘀咕。
&esp;&esp;见讨论再次回归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严粟摇着脑袋,忍不住出声反驳。
&esp;&esp;“非也非也。野池塘不提,鱼群混杂相互厮杀,自然而然会控制住数量。就说人工饲养的鱼池,正常来说为了便于管理,也防止鱼群过密,规模都有数,几乎不会有哪个傻子会一口气在同一个池子里养三千多条鱼的。传说之所以是传说,就是因为重现的次数少之又少,要想成功肯定是在满足条件的基础上,还得有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几乎不可能的啦。”
&esp;&esp;猫猫头吧唧吧唧嚼着小鱼干,心道确实不是正常养殖户会干的事。那名为燕鑫淼的塘主显然就不是正常人。作为一张白纸的养殖新手,他就敢挑战高密度养鱼,阴差阳错唤醒蜃形蛟,率领鱼群叛逃,混入凡间作乱,也算是件稀罕事了。
&esp;&esp;凤尧仍觉不对劲,不过自知见识浅薄,不敢多言。
&esp;&esp;严粟又科普道,在民间传说中,蛟通常被视作龙的一种,语意可混用。然而根据更远古的典故,蛟还算不得龙,只是某种类龙生物,最常见的是大蛇的形态,但也有很多种不同形式。蜃,或者说大蛤,就是其中的一个变种。
&esp;&esp;李山吾也道:“蜃,就是海市蜃楼里的蜃,外表看起来像是巨大的蛤,外壳上有细密的黑色条纹。传闻蜃有制造幻境的能力,这一次变故恐怕就和它有关。”
&esp;&esp;墨观至补充道:“龙有九似,其中一似是‘腹似蜃’。以前我听长辈说起的时候还觉得困惑,龙的腹部怎么会像大蛤呢。后来才知道,这里的蜃,特指拥有黑色条纹的特殊蛟类,其实是在说龙的腹部有类似的花纹。
&esp;&esp;按描述,蜃外壳上的纹路和雉、锦鸡一类的鸟的羽毛很相似。因此民间就有一说,‘立冬,雉入大水为蜃’。雉鸟可以转化为蜃,由此可见,蛟龙和鸟类并不是毫无干系,魔龙的后裔成为鸟首人身的生物也是有可能的。”
&esp;&esp;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蛟,通常只出没于潮湿阴暗的山涧水洼,性情暴戾,能拉人入水,吸□□血,时而兴风作浪,泽野千里,由此又有恶蛟之名。恶蛟为祸一方,谓之蛟害,古来有之。
&esp;&esp;让整个地区的鸟居民们和来旅游的猫猫头都没得鱼吃,显然算得上是蛟害的一种。
&esp;&esp;果然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就大相径庭。鸟人们世代供奉的蛟龙先祖,在人类的历史中经常拿的是大反派剧本。
&esp;&esp;猫猫头叼着半截小鱼干,胡须一翘,嗤了一声,意味不明道:“不过是同为食物的报复罢了。”
&esp;&esp;不管是蛟龙,还是异鸟,都曾长期遭受人类大规模的猎食。
&esp;&esp;现场的几位人类同时陷入沉默。
&esp;&esp;正此时,摇摇车发出不堪重负的嘎吱声,童谣的歌声也变得断断续续,最后停了下来,好似电量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