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耽美小说>情欲小说>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49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唐天将军 第496节(2 / 3)

书上留下浓墨重笔。

&esp;&esp;可也只是仅此而已。

&esp;&esp;因为他们去的地方,哪怕一年巡察,也没有步足百分之一。

&esp;&esp;甚至巡察的地方,还是地方官吏和地方豪强,想让监察御史看到的。

&esp;&esp;比如李瑄的河东之行!

&esp;&esp;“李相,我不敢苟同你的话。现在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必要执行新法!”

&esp;&esp;达奚珣见说不过李瑄,只能用和稀泥的方式。

&esp;&esp;夸赞盛世,不得图变。

&esp;&esp;“达奚侍郎当过地方官吏,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呢?难道达奚侍郎看不见百姓的艰辛吗?”

&esp;&esp;李瑄向达奚珣质问后,又道:“我虽在边塞,但亦亲自耕种过土地,知道耕种的困难,知道百姓会因何缺少粮食。”

&esp;&esp;“我有两首诗送给诸位,以表达我用常平新法,改变百姓生活境地的决心,此二诗皆名《悯农》,是我今年春天在陇右耕地时所作。”

&esp;&esp;“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esp;&esp;“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esp;&esp;李瑄一字一顿,将这两首诗在朝堂上念出来。

&esp;&esp;第一首表达土地兼并的严重性,农民们春天种植一粒粮食,秋天就能收获许多种子。

&esp;&esp;四海之内,荒地都变为耕地,可还是有百姓饿死。

&esp;&esp;《悯农·其一》非常消极,不是盛唐的音调。

&esp;&esp;但在这个时候弹奏出,正适合他常平新法。

&esp;&esp;哪怕李隆基心里觉得这首诗夸张,但也绝对不会怪责李瑄。

&esp;&esp;《悯农·其二》稍好一些,是告诫权贵大臣们农民的不容易,不要吃着凝聚农民血汗的粮食,而不为农民争取利益。

&esp;&esp;这两首诗问世,李瑄有自己的打算。

&esp;&esp;可以让朝野,甚至一些读书的良家百姓,看到李瑄对百姓的爱戴。

&esp;&esp;朝堂文武百官的面色各异,连李隆基都一脸慎重。

&esp;&esp;虽然是五绝,但这种为贫苦百姓写的诗还真没见过。

&esp;&esp;也就是李瑄写出这样的诗,否则能不能传出去,也是一回事。

&esp;&esp;因为很多官吏抵触,甚至不认同李瑄的诗。

&esp;&esp;这是李瑄诗中,写得最糟糕的两首,没有一点艺术价值。

&esp;&esp;但强大的人,哪怕随意轻语,都会被人当成真知灼见;弱小的人奋力呐喊,会显得那么无声。

&esp;&esp;那些信奉李瑄的人,觉得李瑄的常平新法必须实施。

&esp;&esp;让百姓摆脱豪强大族!

&esp;&esp;所有人都知道,常平新法是利国利民的政令。但触犯了大族和豪强的利益。

&esp;&esp;豪强大族无法继续土地兼并。

&esp;&esp;原本耕种有豪强土地的百姓,可能会放弃耕种,让豪强大族继续损失。

&esp;&esp;“啪啪啪……”

&esp;&esp;在众人一片惊声中,作为诗人的礼部尚书席豫,用板笏拍了手中。

&esp;&esp;他有赞叹李瑄的诗文风格多变。

&esp;&esp;他看出李瑄的良苦用心。

&esp;&esp;为国为民,没有私心。

&esp;&esp;席豫在朝堂上有名气,连李林甫都不敢残害。

&esp;&esp;他为官一向清廉耿直,没有什么奢欲,做事不为权势所动摇。

&esp;&esp;并且性情谨慎小心,给子女、属官写信,从不写草字。

&esp;&esp;有人说:“这是小事,何必如此留意?”

&esp;&esp;席豫回答说:“小事不谨慎,何况做大事呢?”

&esp;&esp;在这关键时刻,席豫能为李瑄发声,说明席豫被李瑄高尚的品格吸引。

&esp;&esp;有席豫的迎和,朝堂上许多诗人都鼓掌,表示支持李瑄的常平新法。

&esp;&esp;但左右相未点头,新法在实施的时候,依然困难。

&esp;&esp;所有文武大臣都看向左右相。

&esp;&esp;连李隆基都在等待李林甫点头同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