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都说以史为鉴,没想到不知不觉间,自己就差点成了历史人物。
&esp;&esp;当下哪还敢废话,赶紧辞掉职务收拾行李,跟着朱元璋一起踏上了去往凤阳的道路。
&esp;&esp;朱标也没矫情,搞什么依依不舍之类的。
&esp;&esp;老朱的身体比他还壮实,马娘娘经过这么多年调养,身子骨也还算硬朗。
&esp;&esp;出行又带着那么多人跟着,实在没什么好担心的。
&esp;&esp;例行将二老送走之后,他立即就投入到工作中去。
&esp;&esp;将空出来的职务,全部用自己人填满,非但没有影响朝廷运转,效率还提高了好几倍。
&esp;&esp;接着就和陈景恪商量起淡马锡之事。
&esp;&esp;许柴佬是定然不能继续留任了,那么就需要选拔一位新的总督。
&esp;&esp;陈景恪说道:“淡马锡是商业之城,新任总督最好懂经济。”
&esp;&esp;朱雄英:“它还负责协调南洋诸国的关系,最好要懂外交。”
&esp;&esp;陈景恪:“还肩负着教化蛮夷,宣扬华夏文化的重任,所以最好要有一定学识。”
&esp;&esp;朱雄英:“还要拥有强硬的态度,不惧怕任何威胁。”
&esp;&esp;“……”
&esp;&esp;朱标听的头大无比:“是不是还要懂军事?”
&esp;&esp;两人一头:“最好懂一点。”
&esp;&esp;朱标没好气的道:“闭嘴吧,你们以为这种人才是地里的萝卜,随便拔啊。”
&esp;&esp;陈景恪自然知道,符合标准的人选不多。
&esp;&esp;人才,已经成为大明发展的最大短板。
&esp;&esp;老派官僚倒是很多,缺的是改革良将。
&esp;&esp;之前朱标倒是培养了一些人才,但对整个大明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esp;&esp;“大明需要一个专门培养新式官吏的地方啊,否则将会一直受制于人才短缺。”
&esp;&esp;朱标深以为然的说道:“所以特区必须尽快建立起来,在那里进行新式人才培训。”
&esp;&esp;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如果这次淡马锡能建好,也可以建一个人才培训基地。”
&esp;&esp;朱标有些头疼的道:“说来说去还是人才,淡马锡经不起折腾了,这一次必须要任命合适的总督。”
&esp;&esp;“可是,这样的人才上哪去找啊。”
&esp;&esp;陈景恪也很无奈,别的事情他都可以想想办法,唯有此事他也束手无策。
&esp;&esp;朱雄英犹豫了一下,说道:“我那边倒是有一个人才,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胜任这个职务。”
&esp;&esp;朱标眉头一挑,说道:“哦,什么人?”
&esp;&esp;陈景恪也很好奇,他竟然还认识这种人才?以前没听说过啊。
&esp;&esp;莫非这小子有异心?背着我偷偷的拉拢人才。
&esp;&esp;朱雄英说道:“鸿胪寺丞傅安,当年曾出使高丽,面对伪王辛禑和大将李成桂等人都毫不怯场。”
&esp;&esp;“后高丽覆灭,因功升任鸿胪寺主簿。”
&esp;&esp;“之前我建立外交规则,他也出力甚多,被提拔为鸿胪寺丞。”
&esp;&esp;“近些年一直负责番邦事务,在推广《华夏简史》方面亦有不错的表现。”
&esp;&esp;“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经济方面的才能了。”
&esp;&esp;听说了他的履历,陈景恪也颇为意外,这还真是个人才。
&esp;&esp;果然,被历史埋没的人才实在太多了。
&esp;&esp;很多人缺的就是一个机会罢了。
&esp;&esp;事实上他不知道,上辈子傅安就被称之为明初杰出外交家。
&esp;&esp;出使帖木儿汗国,面对死亡威胁坚贞不屈,堪称明朝苏武。
&esp;&esp;这一世他大概率是不用出使帖木儿汗国了,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esp;&esp;在别的赛道上,他依然脱颖而出。
&esp;&esp;朱标对傅安也相当满意,但……
&esp;&esp;“淡马锡是商业之城,他不懂经济之道,如何能胜任。”
&esp;&esp;陈景恪却说道:“陛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