礽相汇合。
&esp;&esp;“殿下,我回来了!”
&esp;&esp;曹珍的声音一如既往欢快阳光,就是外貌变成了一颗球。
&esp;&esp;胤礽不可置信地揉揉眼睛,其余兄弟们也都呆呆地望着几乎快不认识的曹珍。
&esp;&esp;原先还是纤细小巧的小男孩,才一年不见,就成了肉嘟嘟的小笼包。
&esp;&esp;“阿……阿珍……”
&esp;&esp;胤礽都快认不出自己曾经的小伙伴了,他瞠目结舌地问道:“你怎么变了那么多?”
&esp;&esp;提起这事儿,曹珍拢下了脑袋,眼角含泪:“还不是我奶奶,我奶奶她怕我饿着,就给我塞糕点,怕我渴了,就给我喝果汁,还说我刚动了手术,要好好补一补,天天的给我炖鸽子汤、鲫鱼汤,给我蒸一整只童子鸡让我一个人吃。这么个吃法,我能不胖吗?”
&esp;&esp;眼看太子殿下都不认识他了,曹珍汪呜一声哭出了声。
&esp;&esp;“我还能瘦下来的,殿下可别因为我胖了就嫌弃我啊!”
&esp;&esp;胤礽刚想说不嫌弃,这边胤禔没憋住,捧腹笑了起来。
&esp;&esp;胤祉对曹珍的印象已经很淡了,小孩子的记性差,一年没见面的人再一见又大变样,几乎就不认识他了。
&esp;&esp;至于对他还有点印象的胤禛,他只要看到这个年纪的曹珍还好好活着,就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世与上一世已经彻底不同了。
&esp;&esp;曹珍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令他不再沉溺于过去的记忆。
&esp;&esp;也正是有了曹珍活下来这个例子,胤禛对于未来“即将失去”的东西不再仿徨。
&esp;&esp;他相信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esp;&esp;胤禔一嘲笑,曹珍更加伤心了,他发誓:“我现在回到殿下身边了,为了不给殿下丢人,我一定会在一年内瘦下来的!”
&esp;&esp;“噗,你别对自己太狠,到时候折腾坏了自己身子,循序渐进着慢慢来。”
&esp;&esp;胤礽捂嘴轻笑了起来,捏了捏曹珍软乎乎的胳膊,视线落在他鼓起来的小肚子上,笑意更深。
&esp;&esp;“确实该减肥了,再胖下去对身体也不好。”
&esp;&esp;不久,康熙到了,见自己年长的儿子们都在,对胤礽道:“大清的第一份杂志已经刊印好了。”
&esp;&esp;正是因为这其中有胤礽的手笔,康熙得到了第一批杂志,就命人送了一些来。
&esp;&esp;其余儿子都在,那就人手发一份,让他们也看看太子在做的事。
&esp;&esp;胤禛拿到新鲜的书刊,好奇心起,拿在手中翻阅起来。
&esp;&esp;杂志为京城官办,其中刊登文章投稿来自于翰林院、国子监、天下名士,甚至朝廷高官,配上精美的画作,无论是水墨画,还是请洋人画师画的素描,都别有一番风趣。
&esp;&esp;康熙道:“无论是何种地位,只要文章精彩,都可以刊登上去,杂志号称要收尽天下文人稿,光这一消息传扬出去,不知迎来多少文人到京城。”
&esp;&esp;杂志还允许不愿出名的人以笔名来投稿。选上杂志后,有丰厚的稿费。而大部分的文人墨客,更加注重的是选上以后代表的名誉地位。
&esp;&esp;胤礽对书刊的材质爱不释手,也不知道容若用的什么方式,让这本杂志看起来特别上档次:“这杂志一共刊印了多少份?”
&esp;&esp;康熙:“大约刊印了数万份。不仅在京城流通,还传到了各地方去。”
&esp;&esp;地方官与富商们都可以购买到这份包含了天文、地里、诗词、歌赋、方志、古典、格物、政策、智略等多方面的书刊。
&esp;&esp;胤禛大致看了看,发现其中也收录了太子的防灾自救指南,此外还有众多精彩纷呈的文章,包罗万象,内容之广阔,选材之新颖,果真是书如其名,曰‘杂’志。
&esp;&esp;康熙又问众子:“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esp;&esp;胤禔率先回答道:“杂志文章内容排序,显得有虚有实又赏心悦目,所选文章皆佳,值得细品。”
&esp;&esp;胤祉道:“儿臣喜欢这本杂志,它的内容有浅显,有深奥,读起来还很有趣。”
&esp;&esp;胤禛没有说话,他深思起来:这一本杂志的背后,酝酿着的是对于学风开放的信号。
&esp;&esp;有了第一版杂志为基础,原先那些因惧怕文字控制,再也不写文章的文人名士们也许会试探着执笔,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