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碧月突然懂了:
&esp;&esp;“是说贵妃娘娘之前下毒一事即便脱了罪,皇后娘娘也认定就是她做的。既然没办法用下毒的事情惩处贵妃,那就她自己给陛下一个处罚的借口?”
&esp;&esp;这里头就牵扯出一个问题,毒到底是不是贵妃下的。是皇后太偏执误会了贵妃,还是皇后看透了一切为自己复仇。
&esp;&esp;可真相如何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esp;&esp;在夏帝宣判之后,这件事情便已尘埃落定。无论夏帝是为了维护皇后死后的尊荣才治罪贵妃,还是夏帝也认定这件事是贵妃所为,都改变不了结局。
&esp;&esp;从此以后,宫中所有人提起贵妃都必须说,是她行刺了皇后。
&esp;&esp;鲜活美丽的女子被关在这深宫里,为了权势和未来赌上性命争斗。一朝身死连清名也保不下,还要背负着旁人的构陷传之后世。
&esp;&esp;然后,被不明真相的后世人点评上一句“她们好傻,为了皇帝的宠爱付出一切,狗男人有什么好的”。
&esp;&esp;不,皇帝没那么重要。
&esp;&esp;她们拼的从来就不是爱情,而是权利、是地位,是想让自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希望以后能够一定程度上掌控自己的命运。
&esp;&esp;扶苏给宫外写了一封信。
&esp;&esp;不多时,民间便流传起了一则八卦轶闻。
&esp;&esp;说的是皇后给贵妃和二皇子下毒,结果自己收买的宫人曾经受过贵妃恩惠,不忍心害对方。但是干不好主子吩咐的事情,以后必然没有好果子吃,她便干脆将那毒下给了皇后和太子自己。皇后事败,便发疯污蔑贵妃,拖着贵妃和自己一起死,叫贵妃背负骂名身亡。
&esp;&esp;这个故事传得很广,但都是在民间流传。二皇子的下属偶尔听闻了,立刻前来汇报给他。
&esp;&esp;二皇子沉郁地听完:
&esp;&esp;“是哪里传出来的故事?”
&esp;&esp;下属回答:
&esp;&esp;“据说是那名宫人被处死前悄悄告知朋友的,不过属下没查到具体是哪一名宫人。倒是皇后偷偷买毒药的渠道,已经查了个七七八八。”
&esp;&esp;可以证明毒确实是皇后下的。
&esp;&esp;二皇子冷笑了一声:
&esp;&esp;“自作孽不可活,却害得我母妃陪她共赴黄泉。”
&esp;&esp;要不是她和太子都死了,二皇子说什么都要报复回去的。
&esp;&esp;不过她们死了也别想快活,等他上位,定要挖坟鞭尸,再把皇后的娘家一起给她送下去。
&esp;&esp;还有那个老不死的夏帝,不辨是非,他也不干净。
&esp;&esp;故事当然是扶苏传的。
&esp;&esp;他倒不是纯好心帮贵妃澄清,而是不悦皇后凭什么干干净净地死去,毒本来就是她下的。
&esp;&esp;现在故事只在民间谣传,以后却会越传越广。
&esp;&esp;夏国人之间的成王败寇扶苏不管,但是得罪了他和阿父的人他是不会放过的。顺便还能利用这件事达成自己的目的,希望二皇子不要让他失望。
&esp;&esp;秦政断言:
&esp;&esp;“二皇子废了,四皇子也受昭仪牵连,剩下的皇子没有势大的,夏帝或许会延迟立储。”
&esp;&esp;这次的事情被夏帝利用了个彻底。
&esp;&esp;他不仅废了二皇子,还打压了四皇子。两个对他最有威胁的皇子都翻不起风浪了,他便有了充足的时间慢慢考虑是否真要选择三皇子当储君。
&esp;&esp;扶苏询问:
&esp;&esp;“他觉得三皇子年纪太大了?”
&esp;&esp;夏帝一向认为自己还年轻,所以他大概率更青睐幼子。这样等自己老了,幼子也才刚刚长成,正好可以接班。
&esp;&esp;不像现在,立个年长皇子,过几年又要开始打压新太子。反复折腾一遭,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还会惹得朝野动荡。
&esp;&esp;扶苏很快把这件事抛之脑后:
&esp;&esp;“不管他,他不立储是他的事。这次的下毒真凶夏帝似乎没有非要揪出来的意思。”
&esp;&esp;估计也是觉得对方帮他解决了逐渐长成的储君。而且查不出什么,干脆就放弃了。
&esp;&esp;说不得在夏帝心里,事情就是四皇子母子干的。贵妃一看就不是,只剩昭仪最像那个幕后黑手了。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