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崔衍昭说得这么确定,何流意信了。
崔衍昭已经有喜欢的人,她总不能强行支持李秋思上去。
她想了想,关切地道:陛下若拿她无法,不如我召她进宫,劝说一二。
崔衍昭:
这就不用了。
要是被王适安知道是他在传谣,他恐怕会死得很不平静。
崔衍昭:谢母亲关心,但我自有办法,就不用母亲费心了。
何流意想到李秋思不能做自己儿媳,有些失望,但想到崔衍昭有了喜欢的人,心情整体还是期待的。
一定是个和崔衍昭性子一样温柔孝顺、乖巧懂事的姑娘吧。
分至各处的队伍一一回归,王适安点兵,发现少了一支队伍。
因人数不多,他采取的是分兵作战,不时骚扰夏国城池,以此疲敌。
众将指挥有度,皆有战果,唯独一支到现在还没回来。
领那支队伍的,正是崔衍昭提到过让他关注些的鲍检照。
接替左寓的行军司马姜质道:大将军,此人带军至今未回,想是另有心思。
其他人纷纷点头。
他们这些得王适安信任的将领中,唯独鲍检照是新来的,而且是被陛下专门提及。
自从鲍检照加入,本来明争暗斗的众人默契地联合起来,想先把鲍检照这个有卧底嫌疑的新人排除出队伍。
姜质道:大将军,他可是陛下举荐之人,不可不防。
除了姜质,场中其他人也是对王适安的终极目标有所预料,知道王适安和陛下早晚得死一个,于是纷纷点头附和。
王适安被吵得头疼。
这些将领都是他从各方聚来,有次等士族,有地方豪强,也有纯粹的草根出身,他们无一不能力过人,但偏偏沾染了朝中那些士族的不良习气,一个个爱好勾心斗角。
他一次两次地制止,这些人一次两次地表示听话,然后隔个几天又故态复萌。
闭嘴!
王适安喝道。
他一显怒色,众人便噤若寒蝉,小心翼翼望着王适安的方向,等待指示。
王适安已不想再周旋这些下属之间的关系,只要不闹出命案,他懒得管:你们都无他的消息?
听王适安发话,所有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其中一名将领道:我与他的方向有部分交叉,看见他的确是向大将军安排的方向去了。但为何没有回来,这末将并不清楚。
王适安吩咐道:你们在这里守好营地,我带一队人马,去看是什么情况。
末将领命。众人异口同声。
他们没有一个人质疑王适安的决定,所有人都是因王适安的能力而聚集在王适安麾下,王适安在战场上统治力有多强,他们个个心中有数。
王适安在的时候,他们要做的也就是听王适安指挥。
见所有人乖乖点头,王适安准备出帐,但还没离开便又转身回来。
大将军?大家都疑惑王适安怎么还没走就回来了。
王适安凌厉如刀的目光一一扫过场中诸人:依我之前的安排,各就各位,若我回来时发现军中起了内讧哼。
他冷笑一声,接着踏步离开。
-----------------------
作者有话说: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遑恤死后?《列子≈iddot;杨朱篇》
一种享乐主义的厌世世界观。
大将军的人生:赢赢赢赢赢n
陛下只会有立大将军为后的想法,嘿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叛乱
这几天, 崔衍昭因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催婚而不胜其扰。
太后善解人意,自从听到他已经有立后人选,就再没有提他的婚事。但大臣不一样, 他们天天换着人过来关心他的婚姻大事, 哪怕他说了自己心里有立后人选也无济于事。
他明白了, 这些大臣根本不关心他的爱情,只关心他会不会结婚。
崔衍昭决定和太后说一声,以后常驻太庙。
因为去了太庙,这些大臣就打扰不到他了。
太庙从来只有皇帝才能进, 依照这个时期的礼法,连太后都是进不了的。养父在世时力排众议,给了太后特权,所以崔衍昭经常能在太庙看到太后。
太后已经放弃催婚,所以和太后见面很安全, 只要看不到那些大臣就行。
崔衍昭一边上香, 一边诚心诚意祈祷列祖列宗在天有灵,让大臣们有点紧迫感,不要沉迷催婚。
放空了一会,他听到外头的轻缓的脚步步声。
何流意进入太庙,面上有隐隐愁意。她看向崔衍昭,酝酿一会勇气, 小声询问道:陛下可有空去昭阳殿看看?
对这个养子, 虽然已经有几分熟悉,她也确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