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仪仗中有三马軿车一副,女御十人,司乐员、司膳员各二人,宫廷乐师十二人,另随明珠一箧,绢十万匹
陆玉光越听,脸色越发难看。
卫衍准备得确实充分,就像要真的把她嫁出去一样。
她沉吟道:把法驾和軿车都拆了,上面的金箔珠宝赏赐军中,明珠、绢布诸财物同样赐予将士,就说是保护吾的赏赐。
大概是为了一线吃瓜,大臣们这两天来得格外积极。
崔衍昭看到了好几个此前一直告病请假,最近才来上岗的生面孔。
虽然这些人上岗的动机不是很好,但结果是好的。
至少有些事他不用亲力亲为了。
崔衍昭对旁边的黄门侍郎道:替朕拟两份诏书。
一份晋封大将军为随国公,领东扬州之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一份晋公爵为王,领南沛、南下邳、广平、广陵、盱眙、钟离、海陵、山阳八郡,益随国。
其他统一按照旧制。
听崔衍昭说完,侍郎露出不敢确信的神色,犹豫道:陛下
崔衍昭疑惑:还有别的问题吗?
侍郎道:臣听闻陛下是要晋封大将军为后。
崔衍昭:
谣言向来伤人,尤其想到这谣言还是他自己搞出来的,更让人郁闷了。
崔衍昭露出心平气和的微笑:此事大将军已经拒绝,不要再提。
总不能封后也要搞个三辞三让吧?形式主义也是要有限度的。
侍郎看崔衍昭态度坚决,不再多言,默默地开始起草诏书了。
崔衍昭心想自己离退休又进了一步。
但是这次回到建康,他发现朝中反对王适安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给王适安封王恐怕不会顺利。
崔衍昭补充道:给两份诏书都加一句:位在诸侯王上。
这样就算只能走到晋封国公这一步,也能让王适安拥有封王之后的地位。
实际地位有了,大臣们习惯之后,对于名义上的改动,反抗情绪也就不会那么强烈了。
敲定王适安的晋封事宜,接下来就是水患。
崔衍昭并没把夏国的国书放在心上,他最开始是震惊了一下,但仔细想想,没有正常人会把亲妈远嫁。
尤其江南和夏国现在关系并不怎么好。
他直接把这份国书当成对面在嘴炮,因为战场上没得到便宜,所以试图在精神上取得胜利。
既然对面态度轻浮,那他也不必认真对待,如果夏国使臣问他意见,他就按谢珉说的来,就说后位已经被王适安预订了。
虽然王适安不同意做皇后,但做一次他用来劝退夏国的虎皮,王适安应该是能接受的吧。
不过和夏国使臣说话的时候还是挑个非正式场合为好,免得有著作郎到场记一些乱七八糟的,连累得名声到后世都不清白。
崔衍昭把手里记录灾情的奏表翻了又翻,记下了里面的内容。
从奏表内容来看,各地问题并不严重,不会影响下一季度的税收。但他并不信任奏表里的内容,毕竟就连封建制度集大成的时候传到皇帝手里的奏表都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更别提被架空的他了。
崔衍昭忽然想起,王适安也知道水患这件事,他回建康宫后就再没见过王适安,也许王适安已经开始调查了。
耽美小说